首页 >> 税收筹划及税政综合 >> 税收筹划分析 >>学习税收筹划的重要性
详细内容

学习税收筹划的重要性

先说一个小故事。我一大学同学毕业后在一家省属企业会计部门工作。大概是我们都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情况下,他给我打电话,说老板要他们想“税收筹划”的方法。他给我说了两个,我就疯掉了。他说:一、可不可以把两个账本装订成一个,这样少了印花税;二、可不可以把一个企业分立成两个,这样两个都符合小规模企业的标准,所得税就减少了。因为是老同学,我就直说了:第一个那个,你丫去听听注会的课,那个不就是被某老师嘲笑的方法么。再说了,就那账本贴花,能省几个钱?第二个那个,你这家伙做过合并分立没有,就算你能达成目的,你知道分立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金钱么。

这个例子虽然会被鄙视,但是这也体现出一个信息:中国的企业普遍觉得“税收筹划”没有什么好筹划的,或者说很难有什么可筹划的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Alex说的,“在中国的税务机关存在巨大的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,几乎所有的纳税筹划都有被认定为违法的风险。”不过,根据我的经验,我想修改一下措辞:在中国,由于基层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,因此不可预知的情况太多,从而难以实现高效的“税收筹划”。也就是说并非完全不可筹划。

首先,我想大家都同意:税收筹划(Tax Planning)固然有减少企业税负的方面,但是并非只为企业减少税负,作为“筹划”,它也为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服务。

一般来说,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税法非常复杂,相对地也相当完善。因此,企业或者他的税务咨询师有两件事情可做:1. 让企业管理层搞清楚对同一项经营活动,可以选择的法律和经济形式,从而确定企业需要的方式(通常是税负低的那种);2.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,设计一种交易构架,使得企业“绕开”一些税负或者一些较高税目,达到为企业节税的目的。实务工作中往往是两者结合。前一种看似更像咨询(Tax Advisory Service)而非“筹划”,然后在税法极其复杂的框架下,要真正明白可选择的交易方式并不容易。而且,换个角度,如果一家企业已经采用了一种方式,我现在去发现他们的逻辑,然后告诉他们另一种可选的模式,可以降低税负,这就更像是筹划了。就后一种来说,其实是一个企业和税务机关竞争前进的关系,税务立法根据新出现的筹划方法改进,正是税法不断完善的过程。

上面说的是外国,在中国呢?从事财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,企业想得好好的一个方案,到了税务机关(主管税务局)那儿,常常出问题。特别是税法说得不清楚的东西,税务机关就按他想的解释,结果好多事情“不好办”。这正是前面说的“基层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”。当然,西方国家税务机关也有自由裁量权,不过欧美很多国家有税务诉讼等等手段,做为最后的制度上的保险栓,避免自由裁量对企业的损害,中国就没有这块儿了(这个原因大家都明白)。

但是,是不是中国就没有“税务筹划”呢?不!是!!的!!!

我感觉,中国的税务筹划现阶段主要内容至少有这样几块儿可以做(主要是针对大型集团企业)

1.       企业的海外构架

其实这块儿的业务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的最主要业务之一。不仅外商投资企业须要考虑海外构架,中资企业境外上市、境外投资、返程投资都需要境外构架。这个涉及比较多的中外税收协定和国际投资的内容。

2.       企业的内部定价

这个其实就是现在常炒作的Transfer Pricing。由于中国税法规定,税务机关不得对中国境内的关联交易进行转移定价审查,企业在境内定价方面比较灵活,不仅对于节约或者延迟纳税有一些空间,在企业现金流方面也有很多帮助。就跨境交易来说,可以通过预约定价安排(APA)等手段,筹划好企业的利润处置和全球现金流。

前面1、2两点的一些筹划过去就有,在新的税务法规里就体现“堵”过去的筹划方式:比如受控外国企业(CFC)条款;转移定价的法规(当然这个也是世界趋势);另外像中港税收协定的实际经营要求等。

3.       境内企业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运用

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特别的进出口增值税和关税的管理,企业可以在其中利用保税等方式,减少税负,特别是减少现金挤占。另外还可以配合这些区域外汇方面的灵活性。

4.       境内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的“协商”

很多人认为,和税务机关谈个什么东西,都是税务机关说了算。其实不尽然。所谓“自由裁量权”是基于有关的税法而言,税法规定比较宽泛,则由主管税务机关把握(或者向上请示)。如果你遇到的是那种不讲理的税务机关,那其实也没什么可谈了。好在我接触的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这四个城市的税务机关普遍比较reasonable,你可以谈,但是不是买菜一样,他说交一万,你说交八千,而是他说他一万的原因,是哪条税法,怎么解释,你说你八千的原因,是哪条税法,怎么解释。这种情况下,对税务主管人员和税务咨询人员的筹划要求和谈判要求都比较高。

很多人说,才没有呢,税务局就是你交个他满意的金额就可以了,而且啊,他们还有关系户的税务中介,必须找他们呢。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没错,但是现在的情况是,如果只有关系,没有“说辞”,好多事情还是“不好办”。(当然我说的是中心大城市,你们村儿的税务所的事情就不要来说,因为那里也不要什么“税务筹划”。)这也是为什么,在一些城市,税务机关或者税务机关的关系户中介开始主动找四大和大所合作。

所以回到头说学习税务筹划,我想我周围的同事一般都是这样:

1.       必须精通各类税务法规。不一定说你就能都背下来,至少你知道哪个文件说的哪个事情,遇到事情知道去找那个文件。而不是上来就去法规库搜关键词。

2.       国内筹划方面,要苦练“眼力价儿”和“谈判技巧”。既要能找出恰当的法规和会计材料做“说辞”,更要找到对的人,对的时机,对的方法说。

3.       国际筹划方面(如果暂时用不到就算了吧),要学习投资架构的基本知识,熟悉主要中外税收协定和重要的外国税制。税务不是孤立的,投资架构本身不光是为了税务存在的,所以学好其中的投资逻辑很重要。另外,像什么中港、中新的税收协定,开曼群岛等的本地税务规定(主要内容也不复杂)要比较熟悉。

书籍方面的话,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。如果只是作为感性认识的话,市面上带《税务筹划》字样的书倒是不少。(作者:付佳杰 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2160281/answer/20737057 来 源:知乎)

 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